圖為:溫州代表團的少數民族代表在會場合影。 張茵 攝
  中新網杭州1月20日電 (記者 張茵 見習記者 張駿 實習生 朱春燕)當霧霾籠罩浙江多數地區時,浙江省人大代表、泰順縣司前畲族鎮左溪村黨支部書記藍學許的家鄉,溫州泰順藍天白雲的日子還不是奢求,只是,經濟發展落後籠罩在藍學許的心頭,不比霧霾輕。“要促進少數民族地區真正致富和發展,必須改變思路,由向其“輸血”扶貧向挖掘自身發展潛力轉變,提高“造血”功能,變被動扶貧為主動發展致富。”藍學許如是說。
  浙江是一個少數民族散居省份。據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顯示,該省現有少數民族常住人口121.5萬人,其中畲族人口16.6萬人;55個少數民族成分齊全,是全國輸入少數民族人口最多、少數民族流動人口增長最快的省份之一。
  據浙江省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消息,近年來,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的經濟社會事業得到快速發展,但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與該省發達地區差距拉大的基本情況沒有得到根本改變。
  作為浙江少數民族的一員,浙江省人大代表、藍學許對此深有感觸。
  “浙江少數民族地區與其他地區相比,發展仍存在較大差距,基本還生活在平均線以下,特別在欠發達縣還有逐年拉大差距之趨勢。”
  回顧以往,藍學許發現,各級政府層面對少數民族地區的扶持並不少,但他從實際經驗發現,“僅僅靠上面補助的幾十萬塊錢並不能長久解決問題”。
  “而民族鄉村基本上都具有豐富而獨特的資源。”藍學許以家鄉泰順為例,“以前留下來的特色建築都是非常寶貴的資源,我們希望政府能加大力度把這些資源能保護起來,開發起來,發展鄉村旅游可以促進少數民族村經濟的發展。”
  據瞭解,少數民族鄉村大多地處山區,地形地貌、森林植被等自然旅游資源最為豐富和奇特,同時具有少數民族古樸濃郁的民俗風情,積澱深厚的文化底蘊,建築奇特的民族村落,具有獨特性和不可替代性。
  但民族地區是以農業經濟為主,工業化程度低,生態環境良好,還有民族文化與主流文化的差異性產生了吸引旅游者的神秘性,“這些特性為建設民族特色村發展鄉村旅游提供了充分的優勢條件。”
  “當前,以農家樂為主要形式的鄉村旅游悄然興起並迅猛發展,市場需求旺盛。”藍學許說,發展鄉村旅游業已成為促進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最直接有效、受益面最廣,最具可行性的一條途徑。
  在藍學許看來,以前政府直接撥款的幫扶方式確實有效幫助了少數名族,但這治標不治本,“如果以項目來帶動發展,整個環境變了,就像有了自己的造血功能。”藍學許笑著說。
  環境怎麼變?藍學許認為,回到本真才是最好的,“把畲族文化挖掘出來,以前畲族人都是以歌舞的形式來表達文化,但現在這些文化都已經丟失了,我們希望能把他們都找回來。”(完)  (原標題:浙人大代表呼籲提高少數民族經濟發展“造血”功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zfew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